地质鬼斧景观石柱山

导语 石柱山环,相传为大禹导淮系舟处。此景与桐柏县八大景之一的禹舟铁环为同一处。禹王降了水怪无支祁,很快就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石柱山上那对高耸的石柱,起名“禹王定锚桩”用以铭记禹王治水的业绩。“石柱擎天”成为今天著名的唐河八大景之一。

  《南阳地区志》记载说,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杨五汤等数百人在唐县、桐柏交界之石柱山结捻,不久被击散。这里也算是“红色”老区了!

  石柱山 海拔分别为750.8米和660.7米,系第三纪后期,南阳盆地因频繁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大量的险峰,峭壁 峡谷与虎山水库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如同立体国画。

  2009年国庆前夕,根据“旅游立省”的战略举措。在唐河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经多方酝筹,及马振抚乡政府的权利配合,唐河启动通往石柱山旅游风景线。

  石柱山景区内岩石奇特。灰绿色的玄武岩、花岗岩、白色的石英砂岩、砾岩和部分大理石、青石,径大自然搬运、断层、切割、风化,林立融合,浑然一体,使其裸露岩层表体。形成了披麻皴、解索皴和斧劈等岩石体表面肌理,颇具有审美艺术景观。

  河川 溪潭 泉水:景区内不但山岳 地质 地貌千姿百态,魏巍壮观,且河川纵横 溪潭潺潺,泉水叮咚。区内丑河 龙宫河 杨河 清水河 祁河皆自南向北流入虎山水库。丑河从湖北枣阳境内流经马振扶乡关地 郭桥 姚湖村注入水库,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属常年性河流,雨季最大流量为450立方米每秒。龙宫河发源于大尖山 天池 神女峰,流经马振扶乡前庄而入水库。泉水有返童泉 临泉喷泉 石柱山顶深水泉 天池 耗牛泉 黑龙潭 黄龙潭 碧波潭等。峡谷有大河沟上游的鹰愁涧 一线天 小河沟内的鬼门关 鸡鸣峡等。瀑布有从大尖山顶流经白云崖的白云飞瀑和从天池神女峰流出的一线瀑布等。

  ------北坡马振扶,南坡祁仪乡,冯氏故里在岗上,大河沟里鸟语香。唐河你是千舟扬帆的船地

  5石柱山参石柱参为人参野生变家种的优良品种。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历代名医均对人参做了大量的论述,视人参为珍品。

  古代我国劳动人民靠采挖野生人参药用,由于人际日稠,自然资源渐遭到破坏,产量逐年减少,逐渐发展成为野生变为人工栽培。石柱参便是由野生引为人工栽培,并独具特色的一个品种。

  石柱参产于辽宁宽甸县下露河乡(现为振东乡)石柱子村,据考察,在参园附近有一鹰嘴子,近处小山脚下约1.5米左右的自然石柱,以此取名石柱子村。此处土质属花岗岩风化砂的土质,适宜人参栽培生长,尤其是当人参成长时能“靠货”不长个的特点,促使人参成长为“横灵体圆、膀圆节长、紧皮细纹、珍珠疙瘩、皮条须”的样子,尤其栽培到12-17年的人参,其横灵体更美,更好看,形态外貌足足以达到与山参以假乱真的程度。石柱参虽然为人工栽培,但基本上保持了山参的特征、其药用价值可与山参媲美。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尤为东南亚一带最受要上欢迎,有石柱参不到不开行之说。

  据考证石柱参是从清朝同治年间即1644年—1689年开始人工栽培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查宽甸县志第一卷记载:“……自前清同治十三年奏准开垦。”在当时该村种植人参的主要有毛、孟、华等三姓人家栽种人参,他们将成熟的山参种子采下进行人工栽培,而且对人参的栽培方法各家有各家的特点,一家种的是“竹节芦参”,一家种的是线芦参,一家中的是圆芦参,3中参芦的特征不同,圆芦是野山参的典型特征。

  据传他们之间,家与家隔绝,货与货不串,对栽培人参的技术相互保守,互不相传.在每年上市的人参中,石柱参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他们对石柱参的人工栽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

  据对石柱子村现存的石碑碑文记载,更进一步证明了石柱参的栽培历史.1893年石柱子村各参户因不满朝廷参税过重而反抗,朝廷逐派官吏调查属实而免之,为感谢调查官吏,立《公德政碑》一块,碑文是“且夫天下之税务具有备章,东边开垦以末税务亦有定规,惟石柱子界内山高士薄栽种五谷不收,故栽养草参以备糊口之需……”

  总之,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发现了人参,并在人参人工栽培的历史先于朝鲜、日本等国家,而石柱参的栽培又是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是我们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发掘整理祖国医药学遗产,古为今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